育秧盤參與的育苗流程介紹
育秧盤有硬盤、軟盤兩種,分為9英寸和7英寸兩種規格,多為9英寸盤,規格為28*58*3厘米,底部孔徑為2*2厘米。下文介紹以硬盤育苗為例,介紹育苗相關知識。
通常一畝田需要育秧盤22-25個,育苗基質為90~100升,雜交水稻種量為1~1.5千克,粳稻為2~2.5千克;芽谷播種量雜交水稻為每盤70~80克,粳稻為100-110克。人工播芽標準:根長可達種子的五分之一,芽長可達種子的三分之一,芽長在1mm以下。機械播芽標準:芽谷放在室內晾干4~6小時,干燥到不能粘手。播種期根據地方條件,雙季早稻長江流域以30天為苗齡,雙季晚稻以20天為苗齡。
播種前,苗盤通常需要消毒。新盤不用消毒,但使用舊苗盤前,用液體浸泡10分鐘,晾干。每畝準備7-10㎡的育苗處,面寬1.4-1.5米,溝寬20-750px,深500px。周圍的溝寬1250px,深1250px。將育苗的基質倒在干凈的地面或塑料薄膜上,用鏟子攪拌松,用機器撒下基質水,不能成為團狀。
手工播種的流程如下:1、組盤:將幼苗放入苗盤,平整,厚度保持在1.8-2.2厘米,不需振動。2、盤水:營養液和清水配置,澆水輕輕倒入,澆水,水從盤底孔滲出即可?;迥?,避免養分流失。3、播種:盤面播種均勻,苗盤周圍和四角需適量播種,加強根系盤根,有利于整體成苗。4、播種后輕撒基質,厚度0.5厘米左右。
以上就是育秧盤參與的育苗流程介紹,感謝閱讀。
上一條: 使用育苗穴盤的好處與消毒必要性
下一條: 美植袋的三大優勢